安徽农业大学专升本,安徽农业大学专升本专业课
- 1、安徽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专升本考试
周记考试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关于 [] 一些相关资讯,欢迎阅读!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专升本作为一条重要的升学路径,为众多有志于提升学历、深化专业知识的学子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安徽农业大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府,其专升本项目更是吸引了众多学子的目光。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安徽农业大学专升本的世界,特别是聚焦于那些至关重要的专业课,探索这条升学之路上的点点滴滴。
一、安徽农业大学专升本:梦想启航的新篇章
安徽农业大学专升本项目,旨在为渴望深造、追求卓越的专科生搭建一座通往本科教育的桥梁。在这里,学生们不仅能够获得更高层次的学历认证,更能在专业领域内深耕细作,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凭借其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严谨的学术氛围,为专升本学子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
二、专业课: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并重
安徽农业大学专升本的专业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到了学生既有的知识基础与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力求做到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并重。以农业科学为例,专升本的专业课程不仅涵盖了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基础理论知识,还融入了作物栽培学、农业生态学等应用性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再如经济管理类专业,通过开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务管理等核心课程,结合市场营销策划、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安徽农业大学专升本项目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学校不仅配备了先进的实验室、实习基地,还与企业、研究所等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理论知识,还有机会参与到真实的科研项目、企业实践中去,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
四、师资力量:学术引领与行业指导
优秀的师资力量是安徽农业大学专升本项目的一大亮点。学校拥有一支由资深教授、行业专家组成的教师团队,他们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有着深厚的造诣,更在各自的领域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勇于创新,同时也不忘传授行业内的最新动态与实战经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与指导。
五、结语:砥砺前行,共创辉煌
安徽农业大学专升本项目,是每一位追求知识、渴望成长的学子不可多得的机遇。在这里,你将有机会接触到最前沿的专业知识,享受到最优秀的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你将学会如何将所学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携手并进,在安徽农业大学这片沃土上,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无论你是正在准备专升本考试的考生,还是已经踏入这片学术殿堂的学子,都请珍惜这段宝贵的时光,努力提升自己,为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奋斗。
安徽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专升本考试
考试书目:魏埙等编著: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上、下册),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第2版
考纲内容:
第一部分 导论
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资源的稀缺性、四大类基本生产要素
2、技术的变动对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影响
3、资源配置、机会成本的概念
4、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5、经济体系的功能
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划分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第二部分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关于需求的一般原理
1、需求表、需求曲线及其特点;需求定理
2、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
3、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水平变动的区别
4、需求的价格弹性概念、需求价格弹性的点弹性与弧弹性的计算、需求价格弹性与消费者的货币总支出
5、需求收入弹性与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概念、公式
6、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二、关于供给的一般原理
1、供给表、供给曲线及其特点:供给定理
2、影响供给变动的主要因素
3、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水平变动的区别
4、供给的价格弹性的概念及公式
三、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
1、用均衡价格模型分析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
2、用均衡价格模型分析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
3、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计算
四、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
1、货物税的征收对价格和产量的影响,计算税(货物税)后价格与产量
2、影响货物税分担的因素
3、最高限价的概念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4、最低限价的概念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第三部分 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基数效用分析
1、基数效用论
2、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与总效用之间的关系
3、消费者均衡的制约条件、消费者均衡的原则
4、根据消费者均衡的原则和制约条件计算均衡消费组合
5、消费者剩余的概念、价格的变动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二、序数效用分析
1、序数效用论
2、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及特征
3、预算线的概念及其移动
4、消费者均衡原则
5、收入-消费曲线概念其推导
6、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7、价格-消费曲线的概念及其推导
8、用序数效用分析法推导个人需求曲线
9、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的概念
10、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和吉芬商品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第四部分 生产者行为理论
一、厂商和投入
1、厂商的定义
2、投入、固定投入、可变投入
3、短期和长期的概念
二、具有单一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的定义和基本类型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及其变动规律
3、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总产量之间的关系
4、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5、一种可变投入使用量的合理区间
三、具有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1、等产量线的概念及其特征
2、边际技术替代率概念,以及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四、长期和规模收益
1、生产规模的变动及规模收益的概念
2、规模收益变动的三种情况
五、最佳投入组合
1、等成本线概念及其移动
2、最佳投入组合的图示及计算
六、短期成本函数
1、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边际成本的的概念及其变动规律
2、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
3、由总成本函数推导平均成本函数和边际成本函数
七、长期成本函数
1、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的概念及其变动规律
2、长期边际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之间的关系
八、收益理论
1、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的概念
2、根据需求方程推导总收益和边际收益方程
3、边际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
4、不同价格状态下厂商的收益
九、利润最大化的决定原则
1、利润最大化的决定原则及其推导
2、最优产量和价格的计算
第五部分 厂商均衡理论(市场理论)
一、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价格和产量
1、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的条件
2、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的条件
3、完全竞争厂商短期供给曲线的推导
4、完全竞争厂商最优产量的计算
5、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
二、完全垄断条件下的价格和产量
1、完全垄断市场的概念及其成因
2、完全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
3、完全垄断厂商短期均衡的三种情况
4、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的条件
5、价格歧视的定义及其分类
6、厂商实行三度价格歧视时,实现最佳产量配置的条件
三、垄断竞争条件下的价格和产量
1、垄断竞争的涵义及特点
2、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
3、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
四、寡头垄断条件下的价格和产量
1、寡头垄断的概念及分类
2、古诺模型和张伯伦模型的结论
第六部分 国民收入核算与循环
一、GDP的核算及分解
1、 GDP的概念
2、 GDP与GNP的区别
3、 NI的概念
4、 实际统计中GDP与NI的差别
二、国民收入循环
1、两部门的收入循环模型
2、两部门三市场的收入循环模型
3、四部门的收入循环模型
4、最终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
三、国民经济中的其它重要经济变量
1、一般价格水平的概念
2、一般利率水平的概念
3、失业率的概念、失业的三种类型、充分就业、充分就业的失业率
第七部分 国民收入的决定
二、NI-AE模型中的总支出
1、NI-AE模型基本思想
2、总支出的概念及其构成
3、消费函数
4、边际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的概念及其关系;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的概念及其关系
5、投资函数
三、简单的NI-AE模型
1、用简单的NI-AE模型计算均衡国民收入
2、收入乘数的概念
3、用乘数Ⅰ的公式计算收入乘数
4、缺口公式
5、失业下的均衡及其调整
6、通货膨胀下的均衡及其调整
四、完全的NI-AE模型
1、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2、税收函数
3、用完全的NI-AE模型计算均衡国民收入
4、乘数Ⅱ、乘数Ⅲ、乘数Ⅳ的公式及收入乘数的计算
5、计算投资变动、政府购买支出变动、净税收变动、政府转移支付变动、净出口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第八部分 货币市场的均衡
一、货币需求
1、三种货币需求及其函数
2、货币总需求及其函数
二、货币市场的均衡及其机制
1、货币的总供给及其曲线
2、货币市场的均衡公式及其图示
3、货币供给变动对利率和实际国民收入的影响
4、从货币市场到最终产品市场的传导机制
第九部分 IS-LM模型
一、IS-LM模型的推导
1、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及IS曲线的推导
2、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及LM曲线的推导
3、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条件及IS-LM模型
二、IS-LM模型的操纵
1、影响LM曲线的主要因素
2、影响IS曲线的主要因素
3、双重均衡的调整
三、挤出效应
第十部分 通货膨胀与失业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
1、通货膨胀的概念、通货膨胀率的计算
2、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3、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4、结构性通货膨胀
二、失业率计算、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
三、通货膨胀与失业对经济的影响
1、通货膨胀与国民收入循环
2、通货膨胀与收入再分配
3、通货膨胀的危害
4、失业的代价及奥肯定律
第十一部分 宏观经济政策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1、宏观经济政策的概念
2、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二、财政政策
1、自动的财政政策(内在的稳定器)的作用机制
2、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3、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4、失业或通货膨胀状态下财政政策的运用
三、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的工具
2、凯恩斯理论中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3、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4、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5、失业或通货膨胀状态下货币政策的运用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题型及分值:
一、 名词解释(6×3分=18分)
二、 填空(10×1分=10分)
三、 判断题(12×1分=12分)
四、 单项选择题(15×2分=30分)
五、 计算题(2×10分=20分)
六、 简答题(5×6分=30分)
七、 论述题(2×15分=30分)
农大给的内容很多,专业课辅导的时候老师会讲重点的,加油吧,
有不懂的留言给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