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报名70万人
- 1、国考报名人数历年
- 2、国考报名人数历年
- 3、24年国考人数
- 4、新疆国考报名人数统计
周记考试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关于 [] 一些相关资讯,欢迎阅读!
在每年的这个时候,国考报名总是能牵动无数追梦者的心弦。今年,国考报名的盛况再创新高,据官方数据显示,报名人数已突破70万大关。这一数字背后,是无数年轻人对稳定职业、广阔发展平台的向往,是对自我价值的深度追寻。国考,这一国家公务员选拔的重要渠道,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其中。
一、国考热度不减,背后原因几何?国考之所以年年热度不减,首要原因在于其提供的职位稳定性高、福利待遇优渥。在当前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国考无疑为众多求职者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避风港。此外,国家公务员的职业发展前景广阔,晋升机会公平透明,这也是吸引大量人才报考的重要原因。再者,国考选拔标准严格,能够顺利通过考试者,往往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这无疑为个人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70万报名者的背后,是梦想与现实的碰撞面对70万报名者的庞大数字,我们不禁要问:这些人中,有多少是怀揣着满腔热血和远大理想,渴望在国家的舞台上施展才华?又有多少是在现实压力下,选择了一条看似稳妥的职业道路?不可否认,国考为许多人提供了一个实现自我价值、贡献社会的平台。但同时,也应看到,随着考生人数的逐年增加,竞争愈发激烈,每一个成功上岸的背后,都是无数次失败与挫折的累积。这既是对个人意志力的考验,也是对现实选择的无奈。
三、国考备考,策略与方法同样重要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如何才能在国考中脱颖而出?备考策略和方法至关重要。首先,要明确目标,合理规划复习时间,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考试大纲要求的核心内容。同时,还要加强模拟题和真题的练习,提高解题和准确率。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样重要。面对压力和挑战,要学会调整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以最佳状态迎接考试。
四、国考之外,更多的选择等待被发现虽然国考是许多人心中的理想选择,但人生并非只有这一条路可走。在国考之外,还有许多同样值得关注和探索的职业道路。无论是投身创业、加入民企,还是选择继续深造、出国留学,每一种选择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关键在于,要认清自己的兴趣和优势,结合个人发展规划,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从容。
回到开头的70万报名者,他们或许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着重要的抉择。国考只是其中的一条路,无论结果如何,都应以平常心对待。因为,真正的成功从不在于一时的得失,而在于持续的努力和自我超越。愿每一位追梦者都能在这条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无论国考结果如何,都能拥有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
国考报名人数历年
国考报名人数历年如下:
2023年国考报名人数为2,597,770人。
2022年国考报名人数为1,674,531人。
2021年国考报名人数为13,172,257人。
2020年国考报名人数为13849281人。
2019年国考报名人数为9657133人。
今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将举行,本次国考计划招录3.71万人,近260万人报名过审,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70:1。
本次国考招录计划招录3.71万人,相比2022年计划招录人数增加了18.7%,这也是国考招录连续第四年扩招。
2022年10月,在为期10天的网上报名中,本次国考共有259.77万人通过用人单位资格审查,相比去年增加了50万人,同比增长25%,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70:1。
本次国考笔试原定于2022年12月3日至4日举行,后延期至2023年1月7日至8日举行,本次笔试前夕,多地已就保证考试秩序、疫情防控等发布提醒。
近年来,国考进一步的强化分级分类考试。本次国考,从考试内容来看,公共科目笔试内容根据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不同职位类别、不同层级机关特点细分成三类: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
面试内容则注重反映招录机关和招考职位的工作内容、性质、特点,将有10个部门在笔试阶段组织专业科目笔试、50个部门在面试阶段组织专业能力测试。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钱玉英表示,现在国家公务员考试选拔偏向“一高二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一高”是指政治素质高,“两强”是指公共服务意识强和综合能力素质强。
“所以,公务员考试重点考核的是考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等综合素质。”
国考报名人数历年
国考报名人数历年如下:
2023年国考报名人数为2,597,770人。
2022年国考报名人数为1,674,531人。
2021年国考报名人数为13,172,257人。
2020年国考报名人数为13849281人。
2019年国考报名人数为9657133人。
今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将举行,本次国考计划招录3.71万人,近260万人报名过审,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70:1。
本次国考招录计划招录3.71万人,相比2022年计划招录人数增加了18.7%,这也是国考招录连续第四年扩招。
2022年10月,在为期10天的网上报名中,本次国考共有259.77万人通过用人单位资格审查,相比去年增加了50万人,同比增长25%,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70:1。
本次国考笔试原定于2022年12月3日至4日举行,后延期至2023年1月7日至8日举行,本次笔试前夕,多地已就保证考试秩序、疫情防控等发布提醒。
近年来,国考进一步的强化分级分类考试。本次国考,从考试内容来看,公共科目笔试内容根据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不同职位类别、不同层级机关特点细分成三类: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
面试内容则注重反映招录机关和招考职位的工作内容、性质、特点,将有10个部门在笔试阶段组织专业科目笔试、50个部门在面试阶段组织专业能力测试。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钱玉英表示,现在国家公务员考试选拔偏向“一高二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一高”是指政治素质高,“两强”是指公共服务意识强和综合能力素质强。
“所以,公务员考试重点考核的是考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等综合素质。”
24年国考人数
2024国考报名人数有303.3万人。
一、报考现状:
本次国考计划招录规模达3.96万人。网上报名与资格审查工作分别于10月24日18:00和10月26日18:00结束,共有303.3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77:1。
对比往年,2023年国考计划招录3.71万人,近260万人报名过审,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70:1。本国考计划招录规模同比增加0.25万人,扩招约6.7%,报名人数首次突破300万人,报录比也有所增长,报名阶段热度持续攀升。
二、国考的基本形式:
国家公务员考试是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
地方的公务员考试是指,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社团等为招录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而组织进行的各级地方性考试。
中央和地方考试单独进行,不存在从属关系,考生根据自己要报考的政府机关部门选择要参加的考试,也可同时报考,相互之间不受影响。
国考的考试科目和网上报名流程
一、考试科目:
1、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该考试科目常见的题型有5种,第一种是语言判断与分析,第二种是常识判断,第三种是数量关系,第四种是资料分析,最后一种则是判断推理。行测涉及的科目有很多,比如语文、数学、政治等。
2、申论:
相对于行测的客观题考试来说,申论科目则全部为主观题,其中还有1道大作文。申论主要考察的是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面试:
进入到面试人员名单的考生,还需要经过面试考核,常见的面试形式有两种,即结构化面试和无领导小组。
二、网上报名流程:
1、 提交报考申请:
登录考录专题网站进行报名并提交报考申请,每次只能选报1个职位。报名时,应当仔细阅读诚信承诺书,提交的报考申请材料应当真实、准确、完整。
2、查询资格审查结果:
报考者可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查询资格审查结果。通过资格审查的,不能再报考其他职位。报考申请未审查或者未通过资格审查的,可以改报其他职位。报考申请未审查或者未通过资格审查的,不能再改报其他职位。
3、查询报名序号:
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者,可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查询报名序号,报名确认和下载打印准考证时需提供该序号,请务必牢记。
数据出自公务员考试网。
新疆国考报名人数统计
新疆国考报名人数统计如下:
查其中43个职位无人报名,98个职位审查通过为零,6491个职位资审合格未达到3人;全省目前平均竞争比12.2:1,219个职位竞争比小于3,最激烈职位竞争比达到211.0:1。
国家公务员考试,简称“国考”,指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部、委、署、总局招考在中央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的一种方式,招考条件相对比较严格。
一般均要求全日制本科应届、历届毕业生,部分职位要求硕士研究生和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时间相对比较固定,一般集中在每年10-11月份。
国家公务员,即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2022年9月30日,国家公务员局发布招考公告《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名、笔试时间预告》: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将于10月25日开始报名,12月3日至4日举行笔试。
2023年共计划招录3.71万人。 共有259.77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70:1。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